“我的婚姻名存实亡,我想要离婚。”丁女士在与法援律师交流的过程中在纸上这样写到。6月14日上午,安庆市大观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一起聋哑人涉外离婚案件,由于丁女士无法通过听、说表达自己的意图,一场无声的法律援助就此静悄悄地展开。通过两个小时的无声交流,值班律师为丁女士办好相关起诉手续,并于当天下午带丁女士去大观区人民法院立案。该案件目前还在办理中。
近年来,大观区司法局以提高残疾人法律援助满意度、获得感为抓手,依法维护全区残疾人群体合法权益,营造法律援助助残、扶残的良好氛围,三年来共受理残疾人案件18件,法律咨询40余起。
加大援助宣传力度。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、司法助理员积极开展“法援惠民生•关爱残疾人”宣传活动,发放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》《法律援助服务指南》等宣传资料,通过悬挂条幅、现场解答法律咨询、发放法律援助宣传品等形式,加大残疾人法律援助宣传力度,让广大残疾人依法积极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,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的良好氛围。
优化便民服务措施。畅通残疾人法援绿色通道,紧急情况下先行受理、事后补办。落实“最多跑一次”,一次性告知制,为前来申请法律援助的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、法律咨询等服务,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,实行电话预约、上门服务、网上办理,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,实现残疾人享受法律援助服务“零距离”,破解法律援助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实现应援尽援。
健全助残工作体系。建立健全残疾人相关工作体系,扩大残疾人服务范围。全区各乡镇(街道)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残疾人“绿色通道”,让广大残疾人可以就近、便利、公平地享受公共法律服务。在残联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,派驻法援律师定时值班,定时开展法治讲座,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落到实处,确保有需要法律援助的残疾人“应援尽援”。